3.1 關于磨機的振動
3.2 關于吐渣
正常情況下,立磨噴口環的風速為90m/s左右,這個風速即可將物料吹起,又允許夾雜在物料中的金屬和大密度的雜石從噴口環處跌落經刮板清出磨外,所以有少量的雜物排出是正常的,這個過程稱為吐渣。但如果吐渣量明顯增大則需要及時加以調節,穩定工況。造成大量吐渣的原因主要是噴口環處風速過低。而造成噴口環處風速低的主要原因有:
(1)系統通風量失調。由于氣體流量計失準或其它原因,造成系統通風大幅度下降。噴口環處風速降低造成大量吐渣。
(2)系統漏風嚴重。雖然風機和氣體流量計處風量沒有減少,但由于磨機和出磨管道、旋風筒、收塵器等大量漏風,造成噴口環處風速降低,使吐渣嚴重。
(3)噴口環通風面積過大。這種現象通常發生在物料易磨性差的磨上,由于易磨性差,保持同樣的臺時能力所選的立磨規格較大,產量沒有增加,通風量不需按規格增大而同步增大,但噴口環面積增大了。如果沒有及時降低通風面積,則會造成噴口環的風速較低而吐渣較多。
(4)磨內密封裝置損壞。磨機的磨盤座與下架體間,三個拉架桿也有上、下兩道密封裝置,如果這些地方密封損壞,漏風嚴重,將會影響噴口環的風速,造成吐渣加重。
(5)磨盤與噴口環處的間隙增大。該處間隙一般為5~8mm,如果用以調整間隙的鐵件磨損或脫落,則會使這個間隙增大,熱風從這個間隙通過,從而降低了噴口環處的風速而造成吐渣量增加。
3.3 關于壓差的控制
立磨的壓差是指運行過程中,分離器下部磨腔與熱煙氣入口靜壓之差,這個壓差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熱風入磨的噴口環造成的局部通風阻力,在正常工況下,大約有2000~3000Pa,另一部分是從噴口環上方到取壓點(分離器下部)之間充滿懸浮物料的流體阻力,這兩個阻力之和構成了磨床壓差。在正常運行的工況下,出磨風量保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噴口環的出口風速一般在90m/s左右,因此噴口環的局部阻力變化不大,磨床壓差的變化就取決于磨腔內流體阻力的變化。這個變化的由來,主要是流體內懸浮物料量的變化,而懸浮物料量的大小一是取決于喂料量的大小,二是取決于磨腔內循環物料量的大小,喂料量是受控參數,正常狀況下是較穩定的,因此壓差的變化就直接反映了磨腔內循環物料量(循環負荷)的大小。
正常工況磨床壓差應是穩定的,這標志著入磨物料量和出磨物料量達到了動態平衡,循環負荷穩定。一旦這個平衡被破壞,循環負荷發生變化,壓差將隨之變化。如果壓差的變化不能及時有效地控制,必然會給運行過程帶來不良后果,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壓差降低表明入磨物料量少于出磨物料量,循環負荷降低,料床厚度逐漸變薄,薄到極限時會發生振動而停磨。
(2)壓差不斷增高表明入磨物料量大于出磨物料量,循環負荷不斷增加,最終會導致料床不穩定或吐渣嚴重,造成飽磨而振動停車。壓差增高的原因是入磨物料量大于出磨物料量,一般不是因為無節制的加料而造成的,而是因為各個工藝環節不合理,造成出磨物料量減少。出磨物料應是細度合格的產品。如果料床粉碎效果差,必然會造成出磨物料量減少,循環量增多;如果粉碎效果很好,但選粉效率低,也同樣會造成出磨物料減少。
影響粉碎效果的因素有以下幾項:
(1)液壓拉緊裝置的拉緊力
在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液壓拉緊裝置的拉緊力越大,作用于料床上物料的正壓力越大,粉碎效果就越好。但拉緊力過高會增加引起振動的幾率,電機電流也會相應增加。因此操作人員要根據物料的易磨性、產量和細度指標,以及料床形成情況和控制厚度及振動情況等統籌考慮拉緊力的設定值。
(2)料床厚度
在拉緊力已定的前提下,不同的料床厚度,承受這已定的壓力效果也就不同。尤其是易碎性不同的物料,其要求的破壞應力不一樣,因此料床厚度的最佳值也不一樣。
(3)磨盤和磨輥的擠壓工作面
在生產過程中,伴隨著磨盤、磨輥的磨損,粉碎效果會下降,由于種種原因造成盤與輥之間的擠壓工作面凸凹不平時,將會出現局部過粉碎、局部擠壓力不夠的現象,造成粉碎效果差。因此磨盤和磨輥襯板時最好一起更換,否則會降低粉碎效果。
(4)物料的易碎性
物料的易碎性對于粉碎效果影響很大,立磨選型設計都是根據所用原料的試驗數據和產量要求而確定規格型號。在這里值得注意的是:同一臺磨使用于不同礦山、不同易碎性的原料時,要注意及時調節有關參數以免造成壓差變動。
分離效果是影響循環負荷的主要因素之一。它是指把已符合細度要求的物料,及時地分離排出磨外這項工作完成的情況。分離效果取決于由分離器轉速和磨內風速所構成的流體流場。通常狀況下,分離器轉速提高,出磨產品變細,而在分離器轉速已定的情況下。磨內風速提高,出磨產品變粗。一般這兩項參數是穩定平衡的。